首页 加密货币未来文章正文

Web3 救星?Endless 嘉年華上的彌天大謊!

加密货币未来 2025年04月06日 09:16 34 author

Web3嘉年華上的喧囂:Endless 真能終結 Web3 的困境?

一場精心策劃的亮相

香港,2025 年 4 月 7 日,Web3 嘉年華,一場資本與理想交織的盛會。Endless Web3 創世雲的 CTO Amit Kumar Jaiswal 站在聚光燈下,慷慨激昂地闡述著他們對去中心化未來的願景。他的演講,無疑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從遣詞用句到PPT上的每一張圖表,都散發着一種強烈的自信和…某種程度上的焦慮。

不可否認,Web3 世界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複雜的開發流程、糟糕的用戶體驗、以及過度金融化的生態,這些都是阻礙其大規模普及的絆腳石。Amit 的演講巧妙地抓住了這些痛點,並將 Endless 塑造成為解決方案的化身。他聲稱,Endless 是一個用戶友好、面向開發者、安全可靠、具備 AI 驅動能力且植根於共創經濟的協議。這聽起來很美好,不是嗎?簡直就是 Web3 的靈丹妙藥。

但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這些美好的承諾背後,究竟有多少是真實的創新,又有多少只是市場營銷的噱頭?這場演講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公關活動,目的是在競爭激烈的 Web3 領域中搶佔先機,吸引投資者和開發者的目光。而那些真正關心 Web3 未來的人,或許應該保持一份審慎的態度。畢竟,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過於美好的願景往往會淪為一場空。

Endless 的宏圖:連接、構建、加速?

三大架構層的迷霧

Amit 在演講中將 Endless 的宏偉藍圖描繪成一個由三大基礎架構層組成的金字塔:去中心化基礎設施層(由 Endless 公共鏈驅動)、組件化開發層(為開發者提供模塊化工具),以及應用層(支持社交媒體、遊戲、金融等 DApp)。聽起來似乎面面俱到,但仔細推敲,卻發現其中充滿了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未經證實的假設。

所謂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層”,其去中心化的程度究竟如何?Endless 公共鏈的共識機制是什麼?是否真正能夠抵禦 51% 攻擊?這些關鍵問題 Amit 並未給出明確的回答。而“組件化開發層”,聽起來像是將現有的 Web3 工具簡單地打包整合,並未看到任何顛覆性的創新。至於“應用層”,更是充滿了空洞的願景,缺乏具體的實現路徑和差異化競爭力。

Endless 聲稱要成為 Web3 時代的“連接者、構建者和加速器”。但如果其基礎架構本身就存在諸多疑點,又如何能夠承擔起如此重大的責任?或許,這只是一個過於宏大的敘事,目的是掩蓋其在技術上的不足。

用戶體驗的糖衣炮彈

Endless 強調其能夠提供“類似 Web2 的體驗”,例如 Gas 費支付代理、簡化登錄(如通過 Google 賬號登錄),以及在高並發情況下仍能保持 0.5 秒內快速交易的能力。這些承諾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畢竟用戶體驗一直是 Web3 的軟肋。

然而,這種“Web2 式體驗”是否與 Web3 的核心價值觀相悖?Gas 費支付代理意味著用戶可能需要將私鑰託管給第三方,這是否會增加安全風險?通過 Google 賬號登錄雖然方便,但卻犧牲了用戶的匿名性。而 0.5 秒內快速交易的能力,又是否需要犧牲一定的去中心化程度?

Endless 似乎為了追求用戶體驗,而不惜犧牲 Web3 的一些核心原則。這究竟是一種務實的妥協,還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策略?或許,Endless 只是想用“糖衣炮彈”來吸引用戶,而忽略了 Web3 的真正魅力所在。

AI 的誘惑:噱頭還是顛覆?

Luffa:隱私至上的幻象?

Amit 在演講中重點介紹了 Endless 的原生 AI 架構,聲稱其具備去中心化 AI 推理驗證、鏈上 AI 模型市場以及動態分片技術等能力,能夠開創性地推動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的融合。他還展示了首個基於 Endless 構建的原生 Web3 去中心化 SocialFi 平台 Luffa,聲稱其通過無中心化數據備份、端到端加密對話、安全登錄以及加密貨幣錢包和 AI 代理等功能,確保用戶自主權。

然而,仔細分析 Luffa 的功能,卻發現其中存在諸多矛盾之處。例如,Luffa 聲稱能夠提供“端到端加密對話”,但同時又需要使用 AI 代理來提供智能客戶支持。這就引發了一個疑問:AI 代理如何能夠在不解密對話內容的情況下提供有效的支持?如果需要解密,那麼“端到端加密”的意義何在?

此外,Luffa 聲稱能夠實現“無中心化數據備份”,但備份數據究竟存儲在哪裡?如果存儲在鏈上,那麼成本將會非常高昂;如果存儲在鏈下,那麼又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Luffa 的種種功能,聽起來更像是一種美好的願景,而非實際可行的方案。或許,Endless 只是想借助 AI 的熱潮來吸引用戶,而忽略了技術上的可行性。

代幣經濟:一場零和遊戲?

Endless 生態系統的核心是 EDS 代幣,它支持交易、質押和開發者服務,同時在遊戲、 NFT 市場和 DApp 分發中支持收益共享模式。EDS 初始發行量為 100 億枚,其經濟模型旨在推動長期增長並激勵參與。

然而,這種代幣經濟模型是否真的能夠實現長期增長?在 Web3 世界中,代幣經濟模型往往淪為一場零和遊戲。早期參與者通過炒作代幣價格獲利,而後期入場者則成為接盤俠。這種模式並不能創造真正的價值,最終只會導致泡沫破裂。

此外,Endless 的代幣經濟模型中,收益共享模式是否能夠真正激勵開發者參與?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開發者更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提供穩定收入和廣闊發展前景的平台。如果 Endless 無法提供足夠的吸引力,那麼 EDS 代幣的價值也將會大打折扣。

Endless 的代幣經濟模型,似乎更多地是為了吸引投資者和開發者,而非真正地推動生態發展。這種短視的策略,最終可能會導致其走向失敗。

一筆糊塗賬:1.1 億美元的豪賭

CB Insights 的背書:泡沫的助推器?

Endless 宣布完成超過 1.1 億美元融資,這无疑是一筆巨款。知名風投研究機構 CB Insights 甚至將其列為 2025 年 Q1 破紀錄融資的案例,並認為這凸顯了投資者愿意比以往更早地對 AI 初創公司進行大筆投資。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這 1.1 億美元的投資,真的能夠轉化為實際的創新和價值嗎?在 Web3 世界中,資金往往會被用於市場營銷和炒作,而非技術研發。Endless 是否會重蹈覆轍?

CB Insights 的背書,更像是一種市場炒作的手段。這些研究機構往往與風投基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報告的客觀性值得懷疑。或許,CB Insights 只是想通過吹捧 Endless 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從中獲取利益。

此外,CB Insights 的報告還指出,越來越多的 AI 企業專注於解決特定領域的挑戰,而非研發通用 AI 模型。這似乎暗示著 Endless 的戰略是正確的。但我們也要看到,解決特定領域的挑戰,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夠成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的企業才能夠脫穎而出。

Endless 獲得的 1.1 億美元融資,究竟是其發展的助推器,還是加速其走向泡沫的催化劑?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我們需要保持一份審慎的態度,不要被表面的繁榮所迷惑。

标签: Web3 Endless Web3 DApp AI 人工智能

发表评论

Digital Finance InsightCopyright dadabitfx.com. 2024.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川ICP备2024111187-8号 Power By Blockchain Bites